「其實真正的送別沒有長亭古道,沒有勸君更盡一杯酒,而是在一個和平時一樣的清晨,有的人留在昨天了。」 ——《克斯維爾的明天》
面對摯愛的離世,我們總是禁不住問,他/她/牠去哪裡?逝去的人看似已離開我們,從生活中消失。但,其實他只是停留在昨天,他對你的愛、他生前的足跡、有關他的回憶,都會留下來陪伴你,甚至塑造明天的你。你未來的路並不會孤單,他只是以不同形式出現。
他,會因我們的思念而存在。
圖片來源 Disney / Pixar
就如電影《玩轉極樂園》中,隨著Miguel彈奏曾曾祖父Héctor為女兒所寫的〈勿忘我Recuérdame〉給曾祖母Coco聽,Coco終於想起了自己的父親,並知道父親對她的思念,令死去的Héctor「重生」。
死亡並非結束,真正的死亡是在世的人慢慢將他遺忘,直到再也沒有人記得。
學會與哀傷對話。
「節哀順變」似乎是最常聽到的安慰,但無可奈何地,平凡的我們要做到抑制哀傷,順應變故,絕非一件簡單之事。面對失去,悲傷必然驟來,其實,我們無須逃避,無須隱藏,亦無須強行麻痺自己。
「我寧願痛苦都留在心裡,也不願忘記你的眼睛」 ——《夜空中最亮的星》
「接受」是生命裡一門重要但艱難的課題,需要時間和勇氣。摯愛離世,你害怕分離的感覺、害怕失去他的陪伴,更害怕有朝一日你會開始忘記他的聲線、容貌及笑容。
試著接受悲傷,不必急着痊癒,嘗試與它共存。與其刻意終結與逝者的關係,不如與他保持一份心靈上的聯繫,慢慢地調整並重新定義你們的關係,用你的方式感受摯愛的存在,作為抒發情緒的出口。
每人都有自己的方式與逝者保持聯繫,譬如保存他送的禮物、社交賬號、去他一直很想去的地方,又或近年興起的骨灰鑽石,將逝者骨灰轉化成為人工鑽石,延續永恆聯繫,永垂不朽。聯繫方式並無好壞、對錯,它讓你感到與逝者產生連結,減輕悲傷的感覺,明白失去的是與他生活的機會,但你並從未真正失去他。
「接受、放下、開啟新生活。」
摯愛離世的悲傷是一輩子的掛念,淚水中充滿愛和回憶,無法忘記,其實又何須忘記?重要的是學會接受,不可過份沉溺於負面情緒,拒絕逃避現實,時間會是一切的良藥。
讓悲不再傷,帶著逝者身影展開新生活是面對分離的最後難關。允許自己適當地悲傷、與逝者保持聯繫,再為未來訂下清晰目標。
「我如何知道我已接受悲傷?」
多年過後,你會發現,當你想起他時,嘴角不自覺掛上幸福微笑,淡淡的思念瀰漫心頭,還有些許的感傷,但更多的是與溫暖、快樂的片片回憶。就如你從未消失過,因為逝去的你住在我心間。